電影《五朵金花》中的民族美學(三)——白族男性服飾
時間:2025.04.29
電影《五朵金花》中,最為直觀的民族視覺美學便是服飾符號。其中,劍川的白族小伙阿鵬簡潔利落的“穿搭”,體現著白族男性服飾的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結合。
電影《五朵金花》截圖 阿鵬衣著
形制結構:簡潔與功能的平衡。電影中白族青年男性上衣主要為襯衣與領褂,襯衣腰間再系上一根腰帶。襯衣多數為立領或小翻領,對襟有多對盤扣,利落的剪裁和寬松的適度便于耕作與勞動。外穿領卦,下穿寬闊的直筒寬腿褲,上衣與下裝協調搭配,“上緊下松”展現“實用即美”的理念。
色彩體系:搭配對比與自然隱喻。襯衣通常為白族崇尚的白色,腰帶與領褂也多為靛藍、藏青、玄黑、赭石等深色調,褲裝顏色選擇不受限制,但也多與上衣搭配。深色的基調與白色相輝映,形成“深白相應”的色彩對比,而白色的基調所呼應的便是蒼山雪與洱海月的純凈,深色的選擇來呼應土地厚重與蒼山洱海的深邃。這種強烈對比的視覺美感,遵循“大協調、小對比”原則的同時,體現著白族對自然的崇拜與熱愛。
材質工藝:自然物性與人文技藝。襯衣材質多為棉麻,考慮到山區的氣候,領褂的材質除了棉麻以外,還有厚呢、羊皮等,褲裝往往與襯衣選用一樣的棉麻材質。而羊皮領褂被當地的白族居民合理利用,夏季時毛面向外,冬季是翻面又可保暖,體現對自然材料的創造與利用,毛邊切割形成的鋸齒紋強化粗獷質感。
云南民族博物館館藏 白族男性現代襯衣、領褂、包頭
配飾系統:審美點睛。白族男性多戴包頭,用白色或藍色長巾纏繞成“人字形”頂飾,末端垂穗隨動作擺動,構成動態視覺元素。為追求美感,除了純色長巾外,包頭兩端亦會有刺繡,是一種“藏巧于樸”的審美趣味。
隨著經濟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現在的民族服飾越來越趨于日常化、方便化,材質也更為精細,但是不論過去還是現在,這些服飾都直觀體現了白族的審美哲學,彰顯自然與人文的統一協調。
參考文獻
[1]王柯.強勢文化碰撞中的傳承與流變[D].昆明理工大學,2009.
作者:徐錦妍
藏品供圖:云南民族博物館藏品部
電影截圖來源網絡